石家莊市永春書畫裝裱廠
公司電話:13933160135
公司傳真:0311-83601504
郵箱:3074096110@qq.com
公司地址:石家莊市新華區(qū)和平西路建西街太華工業(yè)園888號
石濤 山亭聽雨圖

石濤 山亭聽雨圖
永春裝裱機,邀請您一同欣賞。
現(xiàn)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的《山亭聽雨》軸,墨筆,紙本,高三尺一寸,寬一尺。
石濤,本姓朱,名若極,小字阿長,發(fā)為僧后,更名元濟、超濟、原濟,自稱苦瓜和尚。游南京時,得長竿一枝,因號枝下叟,別署阿長,鈍根,山乘客、濟山僧、石道人、一枝閣。他的別號很多,還有大滌子、清湘遺人、清湘陳人、靖江后人、清湘老人、晚號瞎尊者、零丁老人等。
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,原籍廣西桂林,為廣西全州人。其生年有明崇禎九年、十四年、十五年(1636年、1641年、1642年)諸說,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、四十九年、約五十七年(1705年、1710年、約1718年)諸說。明亡后,朱亨嘉自稱監(jiān)國,被唐王朱聿鍵處死于福州。時石濤年幼,由太監(jiān)帶走,出家,法名原濟,字石濤,別號大滌子、清湘老人、苦瓜和尚、瞎尊者等。曾拜名僧旅庵本月為師,性喜漫游,曾屢次游敬亭山、黃山及南京、揚州等地,晚年居揚州。他既有國破家亡之痛,又兩次跪迎康熙皇帝,并與清王朝上層人物多有往來,內心充滿矛盾。
石濤號稱出生于帝王胄裔,明亡之時他不過是三歲小孩,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種政治姿態(tài),這與漸江的“受性偏孤”是不同的,石濤的性格中充滿了“動”的因素,因而他身處佛門卻心向紅塵??滴跄涎矔r,石濤曾兩次接駕,并山呼萬歲,并且主動進京交結達官顯貴,企圖出人頭地,但權貴們僅把他當作一名會畫畫的和尚而已,并未與之計較,故而功敗垂成。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許與不甘岑寂之間矛盾地渡過了一生,好在他聰明絕頂,巧妙地把這種矛盾發(fā)泄到他的畫作之中,所以他的作品縱橫排闥、閃轉騰挪,充滿了動感與張力,這也正是他異于常人的高明之處。
石濤工詩文,善書畫。其畫擅山水,兼工蘭竹。其山水不局限于師承某家某派,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,將傳統(tǒng)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,又注重師法造化,從大自然吸取創(chuàng)作源泉,并完善表現(xiàn)技法。作品筆法流暢凝重,松柔秀拙,尤長于點苔,密密麻麻,劈頭蓋面,豐富多彩;用墨濃淡干濕,或筆簡墨淡,或濃重滋潤,酣暢淋漓,極盡變化;構圖新奇,或全景式場面宏闊,或局部特寫,景物突出,變幻無窮。畫風新穎奇異、蒼勁恣肆、縱橫排奡、生意盎然。其花鳥、蘭竹,亦不拘成法,自抒胸臆,筆墨爽利峻邁,淋漓清潤,極富個性。石濤的繪畫,在當時即名重于世,由于他飽覽名山大川,“搜盡奇峰打草稿”,形成自己蒼郁恣肆的獨特風格。石濤善用墨法,枯濕濃淡兼施并用,尤其喜歡用濕筆,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,表現(xiàn)出山川的氤氳氣象和深厚之態(tài)。有時用墨很濃重,墨氣淋漓,空間感強。在技巧上他運筆靈活?;蚣毠P勾勒,很少皴擦;或粗線勾斫,皴點并用。有時運筆酣暢流利,有時又多方拙之筆,方圓結合,秀拙相生。
石濤作畫構圖新奇,無論是黃山云煙,江南水墨,還是懸崖峭壁,枯樹寒鴉,或平遠、深遠、高遠之景,都力求布局新奇,意境翻新。他尤其善用“截取法”以特寫之景傳達深邃之境。石濤還講求氣勢。他筆情恣肆,淋漓灑脫,不拘小處瑕疵,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郁勃的氣勢,以奔放之勢見勝。對清代以至現(xiàn)當代的中國繪畫發(fā)展產(chǎn)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。有《搜盡奇峰打草稿圖》、《淮揚潔秋圖》、《惠泉夜泛圖》、《山水清音圖》、《細雨虬松圖》、《梅竹圖》、《墨荷圖》、《竹菊石圖》等傳世。著《苦瓜和尚畫語錄》,闡述了他對山水畫的認識,提出一畫說,主張“借古以開今”,“我用我法”,和“搜盡奇峰打草稿”等,在中國畫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
石濤藝術年表崇禎十五年(1642年)壬午 1歲
石濤生。原姓朱,名若極,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,廣西全州人。
清順治二年(1645年)乙酉 4歲
明靖江王朱亨嘉稱“監(jiān)國”于桂林,不久因同室操戈被殺。石濤由宦官(即后來的喝濤)帶至
全州湘山寺出家為僧。 清順治八年(1651年)辛卯 10歲
粵西戰(zhàn)事頻仍,石濤最遲不晚于此時離開全州,輾轉到武昌。 清順治十二年(1655年)乙未 14歲
《雙鉤蘭竹》題跋:“十四寫蘭五十六,至今與爾爭魚目。始信名高筆未高,悔不從前多食肉?!?清順治十四年(1657年)丁酉 16歲
寫于武昌之《山水花卉圖》冊(廣東省博物館藏)為目前所知最早紀年作品。 清順治十八年(1661年)辛丑 20歲
是時左右在湖湘、武昌一帶“居久之”。 清康熙三年(1664年)甲辰 23歲 是年前后,由武昌東下,抵廬山,到開先寺。作《山水人物圖》卷。 清康熙四年(1665年)乙巳 24歲 由廬山東下江浙。漫游杭嘉湖地區(qū)后轉赴松江,拜旅庵本月為師,法名原濟。 清康熙五年(1666年)丙午 25歲
至宣城先后駐錫于敬亭山麓之廣教寺、金露庵和閑云庵。 清康熙六年(1667年)丁未 26歲
在宣城,寫《十六羅漢應真圖》卷。作《山水冊》第八開。 清康熙七年(1668年)戊申 27歲
曾至歙縣作畫,在《山水人物圖》卷第二段“披裘翁”上題云:“戊申,新安太平寺?!?清康熙八年(1669年)已酉 28歲
春日,作《山水冊》第九開,題:“酉春得此,圖之記樂?!毕娜赵陟h紫陽書院作《金竺朝霞圖》。作《山水冊》第七開。 清康熙九年(1670年)庚未 29歲 在宣城,曾攜侶游黃山。 清康熙十年(1671年)辛亥 30歲
在宣城。秋天作《山水圖》。款云:“時辛亥之秋,敬亭下,石濤濟山僧?!?清康熙十二年(1673年)癸丑 32歲
深秋,在宣城之閑云庵跋畫,云:“作書作畫,無論老手后學,先以氣勝得之者?!?清康熙十三年(1674年)甲寅 33歲
夏天,在宣城南湖,作《山水人物圖》卷之“湘中老人”。冬至,游昭亭雙塔寺,寫《觀音圖》軸。 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乙卯 34歲
在宣城。曾到松江探視旅庵本月。作《松閣臨泉圖》,款云:“時乙卯秋日,粵西濟山僧石濤?!?清康熙十五年(1676年)丙辰 35歲
《山水圖》軸題云:“丙辰客賞療之大安寺?!?清康熙十六年(1677年)丁巳 36歲
夏日。在廣教寺?!对姰嫼翔祱D》卷題:“丁巳夏日?!鄙钋?,游蘇州虎丘,作《山水圖》冊之第四開。此年曾游涇縣水西,作《山水人物圖》卷之“鐵腳道人”。 清康熙十七年(1678年)戊午 37歲
夏,應鐘山西天道院之請,到南京。 清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己未 38歲
在南京。于秦淮之懷謝樓作《山居圖》,題跋中有“用情筆墨之中,放懷筆墨之外”之語。冬,在宣城,準備赴南京。 清康熙十九年(1680年)庚申 39歲
居南京長干寺一枝閣。作《書畫》卷,題云:“庚申閏八月初得長干一枝七首?!迸c戴本孝、程邃、孔尚任、梅清、屈大均有往來。 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辛酉 40歲
作《荷花圖》贈梅清。 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壬戌 41歲
冬日,在一枝閣中畫《山水冊》,跋云:“今人古人,誰師誰體;但出但入,憑翻筆底?!薄爱嫾也荒芨吖?,病在舉筆只求花樣?!?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癸亥 42歲
在南京。作《書畫冊》,題云:“我且作離亭之贈,集癸亥近稿一卷,復成一律?!?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甲子 43歲
在南京??滴醯凼状文涎玻v蹕南京,并巡幸長干寺,石濤與寺中僧眾一起接駕。是年寫有《山水冊》,在其中一頁《奇山突兀圖》題云:“畫有南北宗,書有二王法。張融有言,‘不恨臣無二王法,恨二王無臣法?!駟柲媳弊冢何易谝??宗我耶?一時捧腹曰:我自用我法?!?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乙丑 44歲
在南京。二月,雪霽,乘興策杖探梅,抵青龍、天印、東山、鐘陵、靈谷諸地。新夏,過五云精舍,為蒼公作《萬點惡墨》卷。 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丙寅 45歲
冬月,為智企寫《山水圖》卷志別,跋中有“余亦私計踏草幽薊”之語。 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丁卯 46歲 春天,到揚州,參與孔尚任秘園雅集。冬,準備赴京,作《生平行》長詩留題一枝閣,兼別金陵諸友。冬天到揚州。 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戊辰 47歲 在揚州,“北游不果”,于是客大樹堂。
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已巳 48歲
在揚州,康熙帝第二次南巡,石濤在平山堂接駕,作紀事詩二首。約于是年秋冬前往北京。 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庚午 49歲
抵京,客且憨齋,發(fā)“詩中畫”、“畫中詩”高論。是年寫有“諸方乞食苦瓜僧”詩。 清康熙三十年(1691年)辛未 50歲
二月,為博爾都寫墨竹,王原祁為補坡石??颓液S為主人慎庵作《搜盡奇峰打草稿圖》卷,跋中有“不立一法是吾宗也,不舍一法是吾旨也”之語。秋七月,客慈源寺,作山水冊,題跋出現(xiàn):“我用我法”四字。 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壬申 51歲
三月,于海潮寺為伯昌先生作畫,跋云:“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,宜其不能一出頭地也,冤哉?!鼻铮I舟南下,從北京回揚州。沿運河南下情形,具見《清湘書畫稿》。 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癸酉 52歲
在揚州。是年,為黃山驚遠先生作山水軸。自跋《余杭看山圖》卷云:“癸酉冬日,借亭先生攜此卷游余杭,歸來云與大滌不異。” 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甲戌 53歲
八月,為鳴六先生作《山水冊》,并題跋評論畫壇諸大家特點,稱八大山人“淋漓奇古”。上海博物館藏《花卉冊》十二開始以“大滌子”署款。 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乙亥 54歲
五月,有安徽之行。夏天,作《巢湖圖》軸。七月,偕友泛舟白沙翠竹江村。秋九月,為器老作《山水》卷。冬,在“真州學道處”為黃硯旅作畫,仍在儀征。 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丙子 55歲
夏六月,離揚州,至歙縣,避暑于程浚松風堂。完成《清湘書畫稿》。《淳化閣帖》卷款署:“時丙子秋八月,清湘瞎尊者臨于清蓮閣下?!鼻锞旁?,于揚州作《春江垂釣圖》軸(唐云舊藏)寄贈八大,稱八大為“長兄”。是時前后營建大滌草堂,為此曾致函八大山人,索畫《大滌草堂圖》。出現(xiàn)“大滌堂”、“大滌子極”等印,大量使用大滌子為號署款,直至逝世。 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丁丑 56歲 二月,石濤題八大《水仙圖》卷,稱八大為“金枝玉葉老遺民”。始見署“若極”之名。 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戊寅 57歲
夏日,八大山人寄贈《大滌堂圖》,石濤題詩于其上。是年,始識李鱴,一見如故。 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已卯 58歲
《為拱北作山水圖》軸題“己卯有建寧之游”。為咸翁作山水冊十二幀,題跋中有“深愧未入古人堂奧,何有元氣磅礴”語。浴佛日,八大山人為岱老年翁作古樹苔石,石濤為補水灘紅葉,并題詩一首于上。秋日作《太白詩意圖軸》題署:“己卯秋日,青連閣下?!?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)庚辰 59歲
在揚州。上元前二日,為吳與橋作《溪南八景圖》冊,第三開題署:“庚辰上元前二日,青蓮閣。”上元后二日,作《山水花卉圖》冊。九月,石濤為其門人洪正治作《寫蘭冊》,內有染庵居士跋《寫蘭冊》涉及八大。約于此年前后,石濤托李松庵致函八大再索畫《大滌草堂圖》。 清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壬午 61歲
三月,在南京。在烏龍?zhí)队^桃花,作《云山圖》軸,跋云:“寫畫凡未落筆,先以神會。”秋八月,作畫,題跋中有“天地渾溶一氣,再分風雨四時;明暗高低不同,不似之似似之”語。 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癸未 62歲
夏日,有論畫之語,云:“筆墨當隨時代”。秋,為劉石頭作畫,暢論用點,結語云:“法無定相,氣概成章耳?!?清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甲申 63歲 七月,作《赭墨山水圖》,題詩云:“半空半壑遠山村,疑是風煙勢欲吞。險到無邊堪絕倒,憑天不盡畫云門?!?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乙酉 64歲
重九,畫山水以贈道先生,題跋中有體力不支之嘆。 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丙戌 65歲 春,作《梅花吟》,有“何當遍繞梅花樹,頭白依然未有家”之句。 清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丁亥 66歲
秋冬,病情惡化,卒后葬在揚州蜀崗之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