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于我們
產(chǎn)品導航
聯(lián)系我們
全國服務(wù)熱線:13933160135
石家莊市永春書畫裝裱廠
公司電話:13933160135
公司傳真:0311-83601504
郵箱:3074096110@qq.com
公司地址:石家莊市新華區(qū)和平西路建西街太華工業(yè)園888號
您的位置:主頁 > 流派篆刻技法解析 吳讓之
流派篆刻技法解析 吳讓之
來源:本站作者:admin發(fā)表時間:2016/6/20 17:26:10

吳讓之
吳讓之(1799-1870)的篆刻純從鄧石如出,但比鄧氏更加嚴謹,所以吳昌碩所說“學完白不如徑取讓翁”有一定的道理。吳讓之曾有臨摹十年漢印的經(jīng)歷,所作白文盡得漢印之風韻;朱文體態(tài)修長,上密下疏,乃自家篆書風貌。他的篆刻風格對后世的黃士陵和吳昌碩影響巨大。臨摹吳讓之的作品,必須真實而確切地領(lǐng)會“平中見奇”這句話。
圖一“足吾所好,玩而老焉”,全印共八字,結(jié)字乃吳氏篆書風貌,可謂“印從書出”。臨摹此印有幾點值得注意的地方:一是字形大小任其自然,突出篆書結(jié)字修長、上密下疏的特點,線條做流線形安排,如“所”、“好”、“玩”和“焉”等字;二是充分注意筆畫粗細有別,如“玩”、“焉”等字的垂線筆畫各不相同:三是全印章法安排疏密自然,“玩”字左下半部分留空,使全印氣息流動,乃全印最妙處,否則該印會遜色很多。
吳讓之在處理朱文筆畫時常圓中見方,整體上以圓轉(zhuǎn)為主,筆意十分流暢。其用裝裱機刀注重施以輕重變化,以營造出動人的韻味。圖二“師慎軒”一印從篆書體勢上來說與前印相似。不同的是,前一印筆畫是圓中見方,而此印則是方中寓圓,筆畫古樸厚重。此印邊欄輕細,殘斷較甚,若有若無。臨摹此印要注意表現(xiàn)筆畫張力,同時注意章法上的變化與對比。如“軒”字上密下疏;“師”字左右兩部分上下錯位,留出白地;“慎”字左右兩部分中間留空,使整體上疏密有致。對一些細微變化也要注意,如“師”字左半部分兩個“口”形一方一圓、一大一小,右部下面兩弧一粗一細;“慎”字左半部分“豎心旁”中幾筆弧畫的姿態(tài)、弧度等也各有不同。
圖三“頌臣”一印乃吳讓之經(jīng)典之作,這樣的作品可以反復(fù)臨摹。臨摹此印須把握三點。一是邊欄厚重古樸,與印文形成強烈對比。二是章法體現(xiàn)構(gòu)成意識:“頌”字上密下疏;“臣”字筆畫少,下方筆畫伸至“頌”字“公”部下方,使左右兩部分呼應(yīng)起來。所謂“平中見奇”,由此可見。三是印文筆畫有節(jié)奏地變化:“頌”字“頁”部筆畫粗細有別,耐人尋味;“公”部上方兩筆畫,上粗下細,呈現(xiàn)出書寫意韻。
圖四“興言”印與上一印相似,邊欄亦厚重。整個印面上下方留空?!把浴弊止P畫少,相對粗壯、厚重一些。“興”字筆畫多,變化尤多。如其上方“【注字1】”與“【注字2】”筆畫收筆略有不同,左半部分方正,左半部分末端尖細而中部稍細。下方“【注字3】”和“【注字4】”筆畫亦有不同。就連“興”字“同”部中上方的橫畫也體現(xiàn)出變化,可見吳讓之篆刻并不是無意而為,而是苦心經(jīng)營,努力在自然中求變化。
圖五“攘之”印臨摹前宜細察之。兩字繁簡不同,形成強烈對比。邊欄四角破其三,尤其是“攘”字右下部分末筆粘連邊欄,順乎自然,恰到好處?!爸弊窒路綑M畫沖出邊欄,氣息由此灌入,加上左下角殘破,使印章顯得空靈有致。“之”字筆畫對稱,要注意兩弧線的變化?!叭痢弊值摹疤崾峙浴毕路揭嘧匀徽尺B底邊,右部兩并立“口”,左者與上橫皆粘連,右者則斷其一,此乃細微變化之處。
圖六“逃禪煮石之閑”印乃吳讓之名品,筆意流轉(zhuǎn),線條婀娜,結(jié)體自然,臨摹時可加以細致體會。此印章法“疏可走馬,密不透風”。除“石”字下方留有大塊白地外,其余各字皆適應(yīng)字形需要,各有疏密之變化。全印并列筆畫很多,但各有不同,如“逃”字“兆”部、“禪”字“示”部和“閑”字“門”部等。臨摹時要盡力表現(xiàn)出這些特征。
吳讓之(1799-1870)的篆刻純從鄧石如出,但比鄧氏更加嚴謹,所以吳昌碩所說“學完白不如徑取讓翁”有一定的道理。吳讓之曾有臨摹十年漢印的經(jīng)歷,所作白文盡得漢印之風韻;朱文體態(tài)修長,上密下疏,乃自家篆書風貌。他的篆刻風格對后世的黃士陵和吳昌碩影響巨大。臨摹吳讓之的作品,必須真實而確切地領(lǐng)會“平中見奇”這句話。
圖一“足吾所好,玩而老焉”,全印共八字,結(jié)字乃吳氏篆書風貌,可謂“印從書出”。臨摹此印有幾點值得注意的地方:一是字形大小任其自然,突出篆書結(jié)字修長、上密下疏的特點,線條做流線形安排,如“所”、“好”、“玩”和“焉”等字;二是充分注意筆畫粗細有別,如“玩”、“焉”等字的垂線筆畫各不相同:三是全印章法安排疏密自然,“玩”字左下半部分留空,使全印氣息流動,乃全印最妙處,否則該印會遜色很多。
吳讓之在處理朱文筆畫時常圓中見方,整體上以圓轉(zhuǎn)為主,筆意十分流暢。其用裝裱機刀注重施以輕重變化,以營造出動人的韻味。圖二“師慎軒”一印從篆書體勢上來說與前印相似。不同的是,前一印筆畫是圓中見方,而此印則是方中寓圓,筆畫古樸厚重。此印邊欄輕細,殘斷較甚,若有若無。臨摹此印要注意表現(xiàn)筆畫張力,同時注意章法上的變化與對比。如“軒”字上密下疏;“師”字左右兩部分上下錯位,留出白地;“慎”字左右兩部分中間留空,使整體上疏密有致。對一些細微變化也要注意,如“師”字左半部分兩個“口”形一方一圓、一大一小,右部下面兩弧一粗一細;“慎”字左半部分“豎心旁”中幾筆弧畫的姿態(tài)、弧度等也各有不同。
圖三“頌臣”一印乃吳讓之經(jīng)典之作,這樣的作品可以反復(fù)臨摹。臨摹此印須把握三點。一是邊欄厚重古樸,與印文形成強烈對比。二是章法體現(xiàn)構(gòu)成意識:“頌”字上密下疏;“臣”字筆畫少,下方筆畫伸至“頌”字“公”部下方,使左右兩部分呼應(yīng)起來。所謂“平中見奇”,由此可見。三是印文筆畫有節(jié)奏地變化:“頌”字“頁”部筆畫粗細有別,耐人尋味;“公”部上方兩筆畫,上粗下細,呈現(xiàn)出書寫意韻。
圖四“興言”印與上一印相似,邊欄亦厚重。整個印面上下方留空?!把浴弊止P畫少,相對粗壯、厚重一些。“興”字筆畫多,變化尤多。如其上方“【注字1】”與“【注字2】”筆畫收筆略有不同,左半部分方正,左半部分末端尖細而中部稍細。下方“【注字3】”和“【注字4】”筆畫亦有不同。就連“興”字“同”部中上方的橫畫也體現(xiàn)出變化,可見吳讓之篆刻并不是無意而為,而是苦心經(jīng)營,努力在自然中求變化。
圖五“攘之”印臨摹前宜細察之。兩字繁簡不同,形成強烈對比。邊欄四角破其三,尤其是“攘”字右下部分末筆粘連邊欄,順乎自然,恰到好處?!爸弊窒路綑M畫沖出邊欄,氣息由此灌入,加上左下角殘破,使印章顯得空靈有致。“之”字筆畫對稱,要注意兩弧線的變化?!叭痢弊值摹疤崾峙浴毕路揭嘧匀徽尺B底邊,右部兩并立“口”,左者與上橫皆粘連,右者則斷其一,此乃細微變化之處。
圖六“逃禪煮石之閑”印乃吳讓之名品,筆意流轉(zhuǎn),線條婀娜,結(jié)體自然,臨摹時可加以細致體會。此印章法“疏可走馬,密不透風”。除“石”字下方留有大塊白地外,其余各字皆適應(yīng)字形需要,各有疏密之變化。全印并列筆畫很多,但各有不同,如“逃”字“兆”部、“禪”字“示”部和“閑”字“門”部等。臨摹時要盡力表現(xiàn)出這些特征。
上條新聞:畫說黨史(24)